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权敬)今年春节,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山东省东营市,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在冬日暖阳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当车驶进黄河入海口,便能看见广袤田野上,一台台“磕头机”不知疲倦地上下摆动,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能源命脉。远处成群的飞鸟翩然起舞,上百只天鹅和野鸭在河中浮游踩水……从“石油城”到“鸟天堂”,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蝶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几天前,央视春晚播放的《世界赠予我的》MV,油田员工拍摄的“鸟浪”画面出现其中,拍摄地就是这里。
图为《世界赠予我的》MV中石油工人拍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
我走下车,向不远处的石油工人打招呼“您好,这里的鸟好漂亮啊”。“哎是啊”,石油工人名叫陈建良,是胜利油田胜裕采油管理区采油3站的站长。今年陈建良和同事值守在这里过除夕,主要负责巡井和保障生产安全,这是他在采油站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
采油3站所管辖的油水井地处黄河尾闾,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门最近的一口油井只有不到2公里的距离,对安全环保要求极高。陈建良的站点有12名员工,负责着50多口油水井的维护管理。
图为在工作的陈建良。权敬摄
“我们对环境要求很高,每天都要巡护好油水井的输油管线、井口,不能漏油造成污染,一旦出现破裂一定第一时间发现处理。”陈建良说。
几天前的一场降雪,让这里最低气温接近零下10℃。低温天气让巡检工作更加艰难——管线易冻堵,设备运转不稳定,积雪和冰面也让前行变得困难。“虽然监控能看到画面,但听不到声音,有些重点区域不去现场,心里不踏实。”陈建良说。
进井道路凹凸不平,部分巡检路只能步行。突然,左侧一块稻田内,几只正在觅食的大雁振翅高飞,数千只大雁同时腾空而起,羽翼拍打的声浪此起彼伏。它们在飞行中不断变换队形,形成了一股股流动的“鸟浪”。我震撼之余急忙掏出手机,陈建良笑着说:“这里经常能看到,我经常拍下来给我两个孩子看。那边河里还有上百只天鹅,十年前它们根本不敢在采油区附近落脚。”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两年,陈建良在工作区域见到的鸟儿越来越多,东方白鹳从“稀客”变成“常住户”,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专程前来拍摄“鸟浪”,连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现身湿地。他从新闻中得知,他工作的区域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来此迁徙、越冬,从最常见的大雁、天鹅,到花脸鸭、罗纹鸭等野鸭,保护区的鸟类已经增加到374种,这里甚至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图为天鹅在河面浮游。
这片土地正在用最生动的方式诉说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这种变化源自“刀刃向内”的生态革命。在老钻井平台聚集区,我看到工人正在给输油管道加装智能防渗系统。当地人说:“过去是‘人进鸟退’,现在是‘井退鸟进’,景中有井、井外有景。”据了解,2023年胜利油田结合矿区整合优化方案,对胜利采油厂、东辛采油厂、孤东采油厂等9家开发单位的基层单位进行绿化改造,总面积5.9万平方米,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图为田野上鸟群起飞。
正如《世界赠予我的》MV中,“鸟浪”、暮晖、苇丛,远处不停躬身行礼的“磕头机”和身穿红色工服的石油工人,搭配着唯美歌词和动人旋律“造梦者造了好梦,值得我称颂”,轻轻地治愈了我们,也构成了一幅石油生产与绿色环保交相辉映的美丽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