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托举“诗和远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07 09:26:32
来源:南方日报

用科技托举“诗和远方”

字体:

这个春节,和各大景区的人山人海一起登上热搜的,是泰山景区首次面向游客投放的助力机器人装备。

  这款颇具未来科幻气质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广东,自重仅1.8kg,可以很轻松便捷地装备于腰腹及双腿。运用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动力、电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可感知下肢的每一个运动趋势,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助力,广泛应用于登山、健身、跑步、上下楼梯等生活和工作领域。原本在攀登泰山途中疲惫至极的游客装备上这种外骨骼机器人,顿时有了一种未来科技感。使用者频频盛赞:“爬山的时候它自动把你的腿抬起,感觉非常轻快!”

  其实对于很多科幻迷而言,外骨骼机器人并不陌生,在很多机甲题材的科幻电影中经常登场。现实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曾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帮助瘫痪病人恢复行走,切实地提升了部分残疾群体的生活质量。而今,在工业生产、应急救灾、消防救援等场景中,外骨骼技术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增强使用者力量并降低受伤风险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技术优势。

  由工业化、医疗化转向日常生活的普及应用,诸如登顶泰山等,是此类技术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已在不知不觉间深度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折射出人类可能面临的智能生活图景。

  诸如外骨骼机器人所提供的“力量代偿”功能,应用于养老护理领域,能极大地改善老年人体能衰退导致的运动困难。在相关报道中,一种作用于手部的外骨骼机器人甚至能训练使用者增强弹奏能力,这些使用者摘除该设备后,依然能依靠手部所获得的惯性训练提高演奏水平——你看!科技的巨大作用,将重新定义“衰老”和“天赋”,而我们现在极有可能正站在这一全新智能化进程的开端。

  随着科技与生活深度融合,这一智能生活图景还会呈现加速迭代的趋势,现在尚算新潮的生活方式可能很快就会让人习以为常,未来的“田园牧歌”可能会变为充满科技文明气质的“合成曲调”,你所感知的“慢生活”也许是由许许多多科技力量托举起来的“诗和远方”。

  科技虽然诞生于人类之手,但也蕴含着可能酿成灾难的磅礴力量,必须及时设置“安全闸门”,才能让其中的力量涓涓为人类所用。诸如在过度商业化驱动下的数据隐私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伦理挑战,需要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规范,标准制定与监管落实的双管齐下。让科技之光照见未来,也要将理性的缰绳牢牢握于人类自己的手中。(李咏瑾)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