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强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07 16:15:53
来源:广州日报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强版”

字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流感正处于传播的高峰期。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其次为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也是流感病毒,其次为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李静介绍,普通感冒症状相对温和,多是鼻塞、流鼻涕等,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而流感则来势汹汹,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明显,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尤其对老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威胁极大。及时就医是避免流感发展成重症的关键,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高热、全身疼痛等,尤其是高危人群,应迅速就医。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至关重要,这能有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强版”,根据《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流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十大推荐意见。

关于流感诊治 专家给出十大推荐意见

一、早期识别和诊断

意见1:在流感流行季,对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或临床怀疑流感特殊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留取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但要注意的是,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不必等病原学结果。

意见2: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建议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在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可选择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抗原。在流感流行季,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流感病毒感染;在流感低发时期,需警惕流感抗原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

二、首诊病情评估

意见3:推荐采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可疑、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患者进行首诊的病情评估。0~1分可考虑在门诊或普通病房治疗,≥2分应考虑收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

意见4: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为减少并发症和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不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①因流感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论住院前的发病时间长短;②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就诊患者,不论就诊前发病时间长短;③门急诊就诊、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长短;④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意见5:①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推荐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的获益最大,超过48小时使用仍可降低病死率;治疗5天后病情仍十分严重时或病毒持续复制者可考虑延长疗程。②妊娠期妇女首选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依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属于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对疑似或确诊流感的患者,推荐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

五、抗病毒药物在阻断传播中的作用

意见6:在流感流行季,对于非重症且无重症高危因素的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不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考虑病原学检测和抗病毒治疗。①有症状的门诊患者,与其接触的家庭成员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特别是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②有症状的医护人员,且常规治疗/护理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别是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六、暴露前预防

意见7: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接种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证/疫苗无法获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其所在社区出现流感暴发时,建议进行暴露前预防用药。未接种流感疫苗人群若符合疫苗接种适应证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暴露前用药至疫苗接种后2周(中等证据,强推荐)。

七、暴露后预防

意见8: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且未能接种流感疫苗(有疫苗禁忌证/疫苗无法获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若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且在48小时内,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具备接种流感疫苗条件的个人,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用药持续至接种疫苗后2周。

意见9: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接种流感疫苗2周内,如果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密切接触48小时内,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用药持续至最后1次密切接触后1周。

意见10: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人群,在该流感季已接种流感疫苗且超过2周,若与确诊或疑似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应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暴露后预防用药。其间观察流感相关症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立即按照流感进行用药治疗。(文/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张诚斌)

【纠错】 【责任编辑:白碧璇】